卫生部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
1.编制背景
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是临床护士众多护理实践中一项基本且应用广泛的实践活动,但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的治疗工具的出现,静脉治疗护理操作已由一项单一的技术操作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知识与实践的专业领域。
目前,国外各导管通路及静脉输液委员会均制定了相关静脉治疗防治指南,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70年代开始陆续成立了不同专业领域的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制订了全国统一,定期改版,不断更新,便于质量控制的静脉护理技术操作实践标准,从护理操作、患者护理、文书记录、感染控制、设备、工具、穿刺部位的护理和维护、并发症的处理、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现已经培养了大批该领域里的专家,并进行了大量的专项研究,对规范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等有所不同,中国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完全按照国外的相关标准或规范将不切实,不具有可用性。
近年来,我国广大护理人员在静脉治疗护理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2009年10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2009)》正式发布,为我国静脉护理治疗迈出的第一步。通过两年的推广使用,广大护理人员树立了静脉治疗护理的基本理念,熟悉了其原则,但是对于静脉治疗护理的具体实施尚缺乏全国统一的、具体的、专业化的行业标准,部分医院的静脉治疗水平和操作规范性亟待提高。因此,亟需制定具有相当权威与公信力、符合我国国情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标准,以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医疗机构的法律纠纷。
2. 工作简况
1)本标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提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归口。
2)主要参与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
3)编写主要参与人员:
编写人 员 姓名 性别 职称 职务 单 位
主要起草人 吴欣娟 女 主任护师 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主要
参加人员 么 莉 女 副主任护师 主任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徐 波 女 主任护师 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郑一宁 女 主任护师 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赵林芳 女 主管护师 护士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孙文彦 女 主管护师 护士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贺连香 女 主任护师 副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罗艳丽 女 副主任护师 护士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崔 琳 女 主管护师 护士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杨宏艳 女 主管护师 护士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赵锐祎 女 副主任护师 护士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胡丽茎 女 副主任护师 护士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孟爱凤 女 副主任护师 主任 江苏省肿瘤医院
曹 晶 女 主管护师 干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3. 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按照客观、规范、全面、科学、具体、符合当前国内外静脉治疗护理发展程度、符合中国护理模式的原则进行起草。
4. 标准制订的方法
本标准的制定方法主要以专家会议法为主,结合现场调研及函询。参照CB/T1.1-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相关要求,首先建立了标准制定的方法学原则,结合中国静脉治疗护理的现状,由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编写组检索静脉治疗护理等主题词为主的相关英语及汉语的医学文献,选取Medlin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作为一级数据库,Guideline Library为二级数据库。循证依据级别与推荐意见分级表标准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OCEBM)分级系统。“标准”严格按照以上方法学进行编撰工作。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获得支持证据。按照评价证据质量和和推荐意见分级。分级系统基于证据力度,结合研究设计、质量以及临床一致性和实用性的评估,把证据等级转化成推荐意见分级。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通过各级医院现场调研、函询与5次专家会议,初步制定符合中国静脉治疗护理特点的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标准(草案)。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出现意见分歧的方面,主要采取文献查询获得支持证据,经专家会议讨论后,最终形成一致性意见。
3) 技术路线:;略。
4) 产出: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相关医疗机构推荐执行。
5) 本标准的主要依据为: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
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指南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
5. 标准的制订计划
1)2011年4月 编委会讨论框架,启动标准编写
2)2011年7月 向编委会审稿专家提交标准草案
3)2011年12月 召开标准草案研讨会,征求意见
4)2012年3月 向同行业发送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形成送审稿
5)2012年4月 向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递交《标准(送审稿)》
6. 标准内容大纲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基本要求
6 操作程序
6.1 基本原则
6.2 操作前评估
6.3 穿刺
6.3.1 PVC穿刺
6.3.2 PICC穿刺
6.4.应用
6.4.1 静脉注射
6.4.2 静脉输液
6.4.3 肠外营养
6.4.4 密闭式输血
6.5 静脉导管的维护
6.5.1 冲管及封管
6.5.2 敷料的更换
6.6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6.7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6.8 导管的拔除
7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7.1静脉炎
7.2 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
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7.4 导管堵塞
7.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7.6 输液反应
7.7 输血反应
8 职业防护
8.1 针刺伤防护
8.2 抗肿瘤药物防护
附件:
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