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不足: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因床护比失调,护士常超负荷工作,工作量大时,适当增加人力、物力、实行弹性排班,尤其是夜班工作,防止疲劳、工作忙乱而发生针刺伤。
2、锐器盒使用不当:锐器收集箱由耐刺、防水的塑料制成,并随时盖好锐器盒盖,无须分离针头、针筒、消毒、毁形等处理,立即投入锐器盒箱,至四分之三满时停止使用,及时清理。
3、护理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美国职业安全保障和健康管理组织(OSHA)规定:注射器使用后原则上不允许套回护针帽,在别无选择时必须单手操作,绝对禁止双手操作。在打开玻璃安瓿时用棉球或纱布垫于安瓿与手指之间,用力均匀适当,以防刺伤手指;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操作后要自己料理用物,以免他人在清理用物时被刺。
4、防护意识淡薄:每一位护士在临床操作中一定要牢记“医疗风险无处不在,1987年美国CDC就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提出普及性预防的策略,即“把患者的血液、体液视为传染源”,不要等证实或患者有相关症状时才提高警惕,提高标准防护知识。
5、护理对象不合作:躁动或不合作病人作治疗时要格外警惕针刺伤的发生,由于没有解释清楚或者没有固定好病人的体位,病人因为紧张或烦躁,极易导致针刺伤,特别是儿童注射时应有同事协作。
6、操作时心情急躁或注意力不集中:护士在进行加药、拔针时经常会受到病人、家属、医生询问问题的干扰,心情急躁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针刺伤,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应避免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